首页 资讯 > 正文

每日热门:亚坤夜读丨记得是最好的怀念(有声)

2023-04-04 21:53:12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这样的天气很适合怀念先人。我就把前一阵子听来的两个家族趣事记下来吧,一个与我祖父有关,一个与我祖母有关。

我老家其实就在河西的老319国道边,距长沙城区不到20公里。小姑曾自豪地告诉我和堂姐,劳动致富用在她爹我祖父身上是再恰当不过的。祖父磨豆子、打豆腐、做粉丝、养猪、贩猪(长途贩运远销广州)赚了钱,祖父心善也行善,我妈说但凡有“叫花子”上门,祖父从不赶他们,会让人亲自盛饭送到门口,一碗两碗……让他们吃饱了再走。我还听亲戚中一位长辈说我祖母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,闲聊居然触动了老人家久远的记忆,把小时候找我祖母借米的事都翻了出来,她说我祖母给她量米时“那个竹升子里的米总是堆得高高的”。我没见过祖母,但看相片是笑眯眯的一位老人家,童叟无欺在她应该是本分吧。呵呵,这“举手之劳”本不足道,可说话的这位长辈其实是我哥的岳母,虽然不能说我祖母当年多抓出去的一把米给“撮”了一个孙媳妇回来,但我哥当年单枪匹马上门求婚时,这“一把米”肯定是给加了分的。

如果说“莫以善小而不为”说的是我祖父母的生活琐事,那我就用“记得是最好的怀念”再说一个祖父的小故事吧。大概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吧,我叔叔已退休住回河西的老家东方红农场。某天,农场干部带着两位讲普通话的中年男女上门拜访,说这两位“要找三十年代生活在上车庙的朱家人”。我叔笑说:“我就是三十年代在这里出生的朱家人呀,两位客人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吗?”那位男士听了好激动,握着我叔的手不放:“您就是朱家的人?我们真的找到朱家了?太好了,太好了。”我叔叔赶紧招呼客人坐下细说,又回头唤婶婶泡上茶来。客人自述是从深圳来的,老家是长沙的。此行是完成他父亲的一个心愿——重返上车庙,看看朱家人,道一句感谢。

原来这里面藏着一个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“躲兵”故事。那时战火刚烧进长沙城,城里的大户人家陆续撤离了,有条件的小户人家也纷纷出城投奔亲戚。某天祖父家里来了一对抱着孩子的年轻夫妇,说是跟着大家从城里出来躲兵的。两个外地人,在这河西也没亲戚,实在是走不动了,请求祖父借间房子让他们一家子留个宿。祖父不但收留了他们一家子,据说还住了将近半年。那对年轻夫妇就是中年男子的父母,那个抱在怀里的孩子正是来的这位。他说父母年纪越大对往事就念叨得越多,做子女的因为事务繁忙也没时间陪父母去完成心愿。现在他是刚刚退休,第一件事就是回到长沙把父母的心愿完成。堂姐讲完这个故事后说,“千里寻亲”的故事只在电视上看过听过,原来在我们朱家还有一个真人版本呀。

积善之家有余庆,我的福气,还真是上辈人修来的呀。记得是最好的怀念,清明前夕,遥寄感恩!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宋璟

返回首页
相关新闻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