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> 正文

我的九天八夜|记者蹲点初体验 每日视讯

2023-06-04 18:05:18 大象新闻

大象新闻记者 文梦雨

5月,是我参加工作的第4个月,也是我的第一次“三夏”之旅。九天八夜在南阳唐河县城郊乡种粮大户乔振群家的蹲点,让我对“三夏”有了更真切的感受。 


(资料图)

初印象:“能收的都收了!”

5月25日初到乔家,后院不停有车过磅,有小的三轮车,也有载着2万斤麦子的大卡车,平日里少有人的后院,这一天格外热闹。乔家大女儿乔鑫说,那天到夜里1点还有村民把刚割的麦子送过来。大雨来临前,乔家就已经收购了附近村民的85万斤小麦。

另一边,在地里忙活儿的乔鑫的父亲乔振群也是一刻没停。他家有近3000亩的小麦,要在下雨前把能收的都收了。夜里,看着乔叔望着收割机坚定有力的背影,我真实感受到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,对麦子的深情。

哪怕夜晚只有这么一点光,也能照亮希望的田野。 

乔振群看着收割机工作↑↑↑

最深刻:“别走了,住到这儿吧”

说起我对乔家印象最深的人,那肯定是乔鑫了。初次见面的时候,她笑着对我说,看着你年纪还可小呢,没下过地吧。作为麦地新人,这些天,我几乎每天都跟她呆在一起,她去哪,我去哪。乔鑫每天拿起手机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气预报,一天能看几十次。在不能收麦的下雨天,她也会不停往地里跑,查看麦情。看到一些小麦发了芽,她忍不住掉眼泪。有一天,她回到家,裤腿上全是泥,我问她,她笑着说,下地的时候一不小心绊了一下摔地里了。几天的相处,我一直喊她姐姐,其实她年纪也大不了我几岁,但特别能干,有想法有闯劲。

收完麦,到了最后要走的时候,她打趣地说,要不别走了,就在乔家,住到这儿吧。

下雨了,乔叔家的麦地↑↑↑

最难过:“我的小麦好,我的小麦好”

雨是农民的泪。

连绵的阴雨让小麦的质量打了折扣,含水量高、萌动长芽,就卖不上价。一位来卖麦子的老奶奶听到自己的小麦只能卖六毛一斤,情绪非常激动。奶奶的手都颤抖了,一直重复“我的小麦好,我的小麦好”。这天下的雨,就是靠地吃饭的农民的泪。我能理解奶奶觉得自己这么辛苦种的小麦肯定是最好的,就像自己家的孩子肯定是最好的一样。

雨天湿度大,烘干塔每次进塔的数量有限,收上来的小麦,几个小时不翻,就会发热,有像西瓜皮一样的甜味。因此,尽管下着雨,乔家后院堆放的小麦要不断地用铲车翻动,挪位。乔家农场的工人李海成说,上午两个铲车在这里翻,他两天一夜都没有睡觉,为的就是不让本身质量没有问题的小麦受潮放坏。

李海成接受我们的采访↑↑↑

最感动:“电视台的老师,你们辛苦了”

29日,淅淅沥沥的小雨终于停了,经过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的风吹,到了下午,地里的情况基本符合履带收割机下地的条件了。当地农机局联合种粮大户,从周边调来了履带收割机200多台。在老乔和村支书的带动下,农户们纷纷利用阴雨天气的空挡抢收麦子。一直到晚上,我还在麦地里出镜,一位机手对我们说“电视台的老师,你们辛苦了”,她想发条抖音记录一下我们的拍摄。我连忙摆摆手说,不辛苦,不辛苦,你们才是最辛苦的。这是我工作以来第一次听到采访对象当面对我说,辛苦了,心里的感动不言而喻。但更感动的是,抢收的路上,我们都不孤单。 

最开心:“又要晒黑了”

6月1日那天,天彻底放晴了。乔鑫跟我说,以前收麦子的时候气温就是这样的,很热,很晒,没半天就能黑一个度。虽然她抱怨着又要晒黑了,但她对好天气的渴望是藏不住的。乔鑫说,当天下午收的最后30亩地,是新品种测产,这块收割完,今年小麦就算是收割完毕了。看着这块地的麦子几乎没有受损,平均亩产达到1600斤,乔鑫皱着的眉头终于舒展开。

雨过天晴↑↑↑

写在结尾

南阳小麦收获面积接近100%,我也从“麦地小白”逐渐成长起来,虽然还不是“麦地高手”,但也算熟悉了麦田里的一些“规矩”。

这些天,在跟当地村民交谈的过程中,不管走到哪里,天气都是跳不开的话题,“还有雨”是听到最多的话。天公不作美,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是吗?

如果问我第一次麦收的感受是什么,我会说累,但有意义。

有冒着雨的采访,有深夜田间地头的蹲点,有顶着大太阳的出镜,有熬夜剪的片子,有被各种小虫子“眷顾”的脚腕,但这些付出远远小于我的收获。

如果能让大家多一点对河南“三夏”的客观了解,多一点对河南农民的共情,一切就值了!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宋璟

返回首页
相关新闻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