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> 正文

天天观察:题西林壁ppt课件完整版_题西林壁ppt课件

2023-06-05 17:35:31 互联网

1、《题西林壁》  题西林壁  宋-苏轼  横看成岭侧成峰,  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
2、  不识庐山真面目,  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3、  作者简介:  苏轼(1037~1101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北宋眉山人。

4、是著名的文学家,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。

5、他学识渊博,多才多艺,在书法、绘画、诗词、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。

6、他的书法与蔡襄、黄庭坚、米芾合称“宋四家”;善画竹木怪石,其画论,书论也有卓见。

7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,散文与欧阳修齐名;诗歌与黄庭坚齐名;他的词气势磅礴,风格豪放,一改词的婉约,与南宋辛弃疾并称“苏辛”,共为豪放派词人。

8、他的诗词,挥洒自如,明快豪放,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,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提示深刻的哲理。

9、  1.题西林壁——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。

10、西林寺在庐北麓。

11、  2.横看——从正面看,从山前山后看,山横在眼前,所以说横看。

12、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,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。

13、  3.侧——侧看,从侧面看,从山的一端——南端或北端看。

14、  4.庐山——在江西省九江市南,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。

15、  5.缘——因为。

16、 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,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《望庐山瀑布》同样著名。

17、但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: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的描写,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,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;苏轼则没有描写具体景特,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,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。

18、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,而在于富有理趣。

19、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,诗人不胜感叹地说:从正面看庐山,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;从侧面看庐山,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。

20、你再从不同距离、不同高度去看吧,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,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。

21、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?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,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。

22、  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自在此山中”,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,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?普天下山山岭岭,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,山势互不一样?宇宙间事事物物,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,观察结果各殊呢!对于一切事情,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,就会不见全局,不明真相;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,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。

23、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: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。

24、  诗写得巧妙别致,深入浅出,充满智慧,我们读过以后,仿佛自己也聪明了一些。

25、题西林壁  宋-苏轼  横看成岭侧成峰,  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
26、  不识庐山真面目,  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
27、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
28、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
29、注释  (1)题西林壁: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。

30、西林寺在庐北麓。

31、题:书写,题写。

32、西林:西林寺,在江西庐山。

33、  (2)横看:从正面看。

34、庐山总是南北走向,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。

35、侧:从侧面看。

36、  (3)各不同:不相同。

37、  (4)识:认识;清楚。

38、(注:这里不是看清楚,没有看的意思,只有清楚的意思。

39、)  (5)真面目:指庐山真实的景色。

40、  (6)缘:同“原”,因为;由于。

41、  (7)此山:这座山,指庐山。

42、译文 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,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,从远处、近处、高处、低处看庐山,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。

43、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,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!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宋璟

返回首页
相关新闻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