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> 正文

他捐款一个亿出家,多年后还俗赚钱,却活出了更美好的人生

2023-08-13 10:23:39 个人图书馆-新用户99826726


(资料图)

“是啊,捐掉了。我明天就去出家了。”很多年前,我认识一位学佛的富豪,那时候他有差不多一个亿的身家,那个年代一个亿,很吓人。可是他却毅然捐掉了,这件事当时震惊了我们那里的圈子,这个人是不是脑子进水了?这个人是不是神经了。“他一定是还留了一个亿,先捐掉一个亿”大家七嘴八舌,都在猜测他。他做建材生意起家,后来炒房、开公司、做项目,他能干精明,文化程度虽然只有大专毕业,但是却很有办法赚钱。四十岁的时候,他刚结婚没多久的妻子车祸走了,因为没有生孩子,他也因此迷上了学佛,他每天坚持早课晚课,念经念佛拜忏打坐朝拜,家里和公司都修建了大大的佛堂。很多人认为他是因为家庭灾难,走入了佛门,后来他自己说,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。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心里当时完全死掉了,空荡荡的很吓人,不知道自己要怎么活,完全没有任何依托。学佛后,一头扎入了这里面再也不愿意走出来了。他决定要出家的时候,家里人全家极端反对,他的父亲甚至要和他断绝关系,但是他依然果断出家,捐掉了一个亿。这件事,当时对我也是很大的冲击,因为我当时也是修行学佛搞了几年,我没有想到,真的有人有这样决绝的决心。后来,我和他没有再联系,他出家做了和尚,公司也解散了。一度他的事情成了我们那个修行圈子里的传奇。大概十几年后,我在一次朋友聚会上,居然看到了他,他是世俗打扮,他告诉我,他还俗了。我问:你为什么要还俗呢?他说:我在寺庙里找不到解脱。我问:那你现在在俗世中找到了吗?他说:我明白了解脱不在地方,在心里。我问:那你后悔当时出家吗?他说:我不后悔,当时如果不出家,我会去自杀。出家救了我。我出家后一直感觉不错。不过时间久了,我想还俗,到俗世中来挑战自己。现在我父母还在,我还俗主要原因也是回家照顾他们。顺便,我想,真正人自在了,其实出家不出家,都是一样。不过,这个道理如果不出家,我体会不到,不出家再还俗,也体会不到。有人说我放不下尘缘,其实我本来就没有丢下什么尘缘,出家也是我的尘缘,回来也是我的尘缘,现在我在家门口做点小生意,一边孝顺父母,这也是我的尘缘。我说:那你觉得,人真的能在俗世中解脱吗?他说:人只能在尘世尘缘中解脱,不过,当你感悟到,其实解脱不解脱,根本不算回事,你就知道,解脱的想法,只不过是一个多余的东西,因为你痛苦走不出来,你才会希望得到解脱。假如你对自己的一切都觉得很好,没有什么不好,你还要去求什么解脱。真正的不需要求那个解脱,就是解脱。我问:那你觉得,出家不好吗?他说:出家当然很好,没有什么不好,不过是我个人在出家的经历中,无法继续走下去而已。我觉得,人的狂心有几个级别,如果说有三层,我是第二层,也就是有两层狂心,犹如癌症到了中期,出家好像是消除了我第一层狂心,等于给我做了个手术。可是第二层狂心,又自己在不断增添搅和,混入了更多的杂质,现在回来这几年,逐渐才脱掉了第二层狂心。狂心歇下了,人就轻松自在。其实修行就是逐渐歇息狂心的过程。我问:狂心是什么?他说:是你头脑意识对某一个或者几个目标的执着追求,以及围绕这些目标的追求,派生出的更多的无穷无尽的各种执着。古人把这个叫做狂心,非常贴切,相对于那种平静和煦的心态,它们确实是狂乱的,这种狂乱,会让你永远难以停留在平静里。假设你是一个小孩子,坐在家里做作业,本来很安静很正常,可是假如电视播放你最爱看的动画片,屋外有你最喜欢的小伙伴叫你一起去玩耍,你妈妈端着你最喜欢的冰淇淋出来了,你的作业还能做下去吗?你会狂乱,因为我们人的习性就是如此,我们对外界信息的刺激和挑逗,非常敏锐。所以我们狂乱。这种狂乱,没有功夫没有知见的突破,根本无法止住,也无法抵挡。许多学佛的人,包括我出家认识的许多出家人,也都无法用修行方法有效地去抵挡这些狂乱。因此古人说狂心顿歇,歇即菩提。难的是,我们歇不下去。《优婆塞戒经·三种菩提品》:“如 恒河 水,三兽俱渡,兔、马、香象。兔不至底,浮水而过。马或至底,或不至底。象则尽底。香象渡河,是功夫的至深、同时也是感悟的至深,更是知见见解的至深。不深,不足以截流。我问:那怎么才能做到如香象般呢?他说:认知。修行说到底,最后修的是认知。香象比马和兔子要深邃,寓意的就是认知。认知如果能够突破,才有这个可能。我问:认知又是如何突破的呢?他说:认知不因为过分企图而突破,常常在自然的历程中,随着机缘而发生突破性的改变。也就是说,可遇不可求。用中国古人的话说就是——水到渠成!我问:那你现在还有出家在家的分别吗?他说:当然有,在家里住的当然比庙里舒服啊。可是你问我心里有什么分别,那我告诉你,其实,我没有再思考过这个问题,因为当你一直都在家里的时候,你怎么会去思考出家和在家的分别呢?(本文以真实人物故事改编)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宋璟

相关新闻

返回首页
相关新闻
返回顶部